华中电视网

纸币“交子”诞生背后,是个“沉重”的故事-快看

来源: 时间:2022-12-30 08:44:12

原标题:【奔流文化·器物】“钱币里的中国历史”⑦丨纸币“交子”诞生背后,是个“沉重”的故事!


(资料图片)

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科技文化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商品经济发达,黄金、白银、铜铁铸币等均在市面上流通,发行的货币数量也是历朝历代中最多,呈现出货币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特点。

其中,由皇帝书写钱文,也成为宋朝独特的文化现象,尤其是被誉为“艺术家皇帝”的宋徽宗,他不仅独创了书法史上极具个性的书体——“瘦金体”,还用此书体亲写钱文——铁划银钩、风韵别致。

同样是在这一时代,作为科技与文化的产物,北宋初年,纸币“交子”诞生于成都,它比欧洲纸币的出现早了600余年,堪称人类货币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一)

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宋代商品经济发达,使宋代每年平均铸钱数超过唐代,尤其是年号钱非常之多,从北宋“太平通宝”到南宋“淳熙元宝”的300多年里,皇帝改元频繁,几乎每次改元后都会铸造年号钱。

除了数量之多的年号钱,宋代的钱文艺术也可谓登峰造极,草、隶、篆、行各种书体,介入钱文。不仅许多名家大显身手,由皇帝书写的钱文也成为宋代独特的文化现象,这种钱文被称为“御书体”。

▲淳化元宝,北宋,钱径2.4厘米,穿径0.5厘米,重4.8-3.6克,铜质,形态完整,兰州市博物馆馆藏多枚。

“淳化元宝”铸于宋太宗淳化年间(990-994年),钱文便是由太宗赵光义书写,有行书、楷书、草书三体。淳化钱文字旋读,周郭整齐,外郭为阔郭,书法精美,自此,也开创了钱文草书的先河。兰州市博物馆馆藏的这批钱币,(淳化元宝的)元字次划左挑明显,为淳化钱一大特色,非常难得。

▲大观通宝,北宋,钱径4.1厘米,穿径1.1厘米,重17.6-15.9克,铜质,形态完整,兰州市馆藏数枚。

除了宋太宗赵光义自题钱文的“淳化元宝”,宋徽宗赵佶更是以独创的瘦金体书写了“崇宁、大观”通宝。

“大观通宝”铸行于宋徽宗大观年间(1107-1110年)。分小平、折二、折三、当十等四种,还有铁钱及合背钱。大观通宝钱文为瘦金体,铁画银钩,为宋徽宗赵佶所书,书法价值极高。兰州市博物馆馆藏的“大观通宝”有5枚为当十大钱,钱文由上至下,再由右至左读之,为真书瘦金体,厚约0.3厘米,周郭细窄,笔法秀丽挺拔,铸工极精,背无文。

▲崇宁通宝,北宋,钱径3.4厘米,穿径0.8厘米,重12-10.8克,铜质,形态完整,兰州市馆藏较多。

崇宁通宝铸于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年),钱文有隶、真二体,有小平、当五、当十等三品,真书为御笔瘦金体,其版别多样,以大字及铁母为最少见。兰州市馆藏的这批钱币,均为真书瘦金体,外郭均细,周郭隆起,书法精美,厚约0.3厘米,笔划有纤细的,有粗重的,铸工精细。

一枚小小的古钱币,无论是书法艺术,还是铸造艺术,已于方寸之间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

除了极为丰富的铸币,宋代在钱币史上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应运而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交子”发行于公元1023年的成都,再过两天就到2023年了,“交子”诞生恰巧一千年。

有史料载“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北宋初年,四川地区繁荣的商贸催生了对流通中货币的大量需求,然而当时蜀地却实行专行铁钱的货币制度。铁钱币值低,重量大,流通多有不便,无法适应商业贸易的快速发展。当时一铜钱抵铁钱十,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假使买一匹布,则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载,可想而知,是何等麻烦的事。

在这一矛盾的催化下,成都出现了“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纸券便谓之“交子”。而在1023年,朝廷设益州交子务,“交子”便成为官方法定货币。

此外,宋朝政府经常受辽、夏、金的攻打,军费和赔款开支很大,也需要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如此,种种原因促成了纸币——“交子”的产生。可以说“交子”的出现,既便利了商业往来,又弥补了现钱的不足,的确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个伟大创造,并且对后世经济和世界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那么当时的“交子”究竟长什么样呢?

▲钞版印样

“交子”纸币由于年代久远,纸张不易保存,难寻实物,但从现藏于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的一块宋朝钞版印样中可略窥交子面貌。其钞样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有十个方孔圆钱符号,彰显着其货币属性。中部,有29个字,表明其使用的区域和面额。下部印有宋代风俗画,右上角书写“千斯仓”三字。古人们通过在纸币上印制复杂的文字图案来防止民间伪造。据记载,交子以朱墨两色印刷。古代纸币,多为彩色印刷,相较书籍、版画等单色印刷,纸币的印刷工艺更为复杂繁琐。因此,交子的诞生,启发了后世纸币的演变,它不仅是经济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且在文化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荆雯

图丨兰州市博物馆供图

(奔流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推荐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电视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